这首包含关键词“我分无堪祇贫贱,君才未免尚驱驰”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别郑炼赴襄阳》,下面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赠别郑炼赴襄阳》
唐·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我分无堪祇贫贱,君才未免尚驱驰。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我守着柴门,年老多病。
每天靠读你的诗作来度过时光,想到这次离别,我不禁心惊神伤。
地域辽阔,峨眉山那边的天色已晚,天空高远,岘山之首春意正浓。
我命中注定只能过贫贱的生活,而你的才华却仍然需要四处奔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友人郑炼即将赴襄阳的离别之情,诗中通过描述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以及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展现了杜甫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自己的贫贱和友人的才华,表达了杜甫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祝福。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时的悲伤,而“我分无堪祇贫贱,君才未免尚驱驰”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杜甫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友人未来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当时,杜甫身处战乱之中,生活艰难,而友人郑炼即将赴襄阳任职,杜甫深感离别之苦,同时也对友人的未来充满担忧,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