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雨过中秋明月时,病孤九日菊花期。
空庭寂寞无人问,唯有南云望北归。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雨后的中秋时节,明月高悬,而我却因病孤独,恰逢九日重阳,菊花盛开,空旷的庭院里寂寞无声,无人问津,只有南方的云彩寄托着我向北归去的期盼。
释义
首句“雨过中秋明月时”描绘了中秋时节雨后的明月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次句“病孤九日菊花期”则点出了诗人因病孤独,恰逢重阳佳节,菊花盛开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寂之感,第三句“空庭寂寞无人问”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助,空旷的庭院里无人关心他的境遇,末句“唯有南云望北归”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明月和重阳菊花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因病孤独、无人关心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乡之情,诗中“雨过中秋明月时”与“病孤九日菊花期”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而“空庭寂寞无人问”一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末句“唯有南云望北归”则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加之身体多病,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助,中秋佳节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因病孤独,无法与家人团聚;重阳佳节又是赏菊之时,而诗人却因病无法外出赏菊,只能独自在空庭中度过,这种境遇使诗人深感寂寞与无助,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