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自是吾故人,一笑却恨浮云碍。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五老自是吾故人,一笑却恨浮云碍。出自哪首诗?

宋·汪遵

吹笛秋江思渺然,

五老自是吾故人。

一笑却恨浮云碍,

南望庐山不得亲。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一说安徽歙县人),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通过历史事件或人物抒发个人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汪遵在唐代诗坛上虽不算显赫,但其作品却为后世所传颂,尤其在咏史诗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

译文

在秋天的江面上听到笛声,思绪飘向了远方,五老峰(位于庐山)自然是我的老朋友,我微笑着,却遗憾地被眼前的浮云所阻碍,无法亲眼南望庐山,与我的老友亲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秋江上听到笛声后的思绪,表达了对远方老友(以五老峰象征)的深切怀念,诗中“吹笛秋江思渺然”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渲染了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思绪氛围。“五老自是吾故人”一句,以五老峰比喻老友,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情感色彩。“一笑却恨浮云碍”表达了诗人对无法与老友相见的遗憾之情,“南望庐山不得亲”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遗憾和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秋江、笛声、五老峰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清新又深沉的意境,诗人以五老峰象征老友,既体现了对老友的深厚情感,又赋予了自然景观以人文内涵,诗中的“浮云碍”不仅指眼前的自然景象,更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阻碍和无奈,使得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某个秋天的傍晚,独自一人在江上漂泊时,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触发了对远方老友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与眼前的自然景象相结合,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咏史诗,五老峰作为庐山的著名景点,其雄伟壮丽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能成为诗人选择其作为象征老友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