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远游止为两眸计,扶杖深叹造物大。
路傍古木攒奇状,石底寒泉落怪声。
秋染万山红胜火,风摇千竹绿如屏。
此行不为求仙药,惟愿闲心得自平。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荀鹤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以诗为业,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酒自娱,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远游并非仅仅为了饱览美景,我拄着拐杖深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路旁古树形态各异,石底寒泉发出奇异声响,秋天将万山染得比火还红,风吹动千竿翠竹如同绿色的屏风,这次出行不是为了寻求仙药,只希望能让心中的闲情逸致得到平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游时所见到的自然美景,以及他对此的深刻感慨,首句“远游止为两眸计”表达了诗人远游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心灵的感悟,接下来两句通过描绘古树、寒泉等自然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闲情逸致的追求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远游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攒奇状”、“落怪声”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自然景物的奇特与壮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而“此行不为求仙药,惟愿闲心得自平”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高尚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设想其创作背景可能与杜荀鹤的生平经历有关,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杜荀鹤可能经历了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等挫折,从而产生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远游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文人墨客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