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隐者
唐·杜荀鹤
吁哉迹异心不殊,出处语默如是天。
春去秋来山色静,云行雨过水声喧。
闲居竹舍清无客,独坐松风兴自闲。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名利尽潺湲。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著有《唐风集》。
译文
唉,虽然我们的行迹各不相同,但内心追求却并无二致,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无论是言谈还是沉默,都像是上天注定的安排,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山色依旧静谧,云彩飘动雨水过后,水声更加喧闹,我闲居在竹舍之中,清静得没有客人来访,独自坐在松树下,听着风声,兴致悠然自得,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人间的名利不过是像流水一样,永远无法停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首联“吁哉迹异心不殊,出处语默如是天”点明主题,即虽然人们的行迹不同,但内心追求却可能相同,这种选择是顺应天意的,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隐居生活,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对比“迹异”与“心不殊”,强调了内心追求的重要性,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春去秋来山色静,云行雨过水声喧”,既展现了山中的美丽景色,又寓含了人生的哲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在隐居期间,他深入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和隐逸生活的诗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