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行
宋·仇远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四隅寂寞群动息,我与蟋蟀皆宵征。
露华凄冷蛩声切,此夕相思君未明。
作者及朝代
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元代文学家、书法家,生于宋末,入元不仕,隐居杭州泖上,自号山村民,又号村叟,他工诗文,善书画,与白朴、马致远等交往甚密,有《金渊集》《仇山村遗集》等传世。
作者简介
仇远生于南宋末年,历经宋末元初的动荡,对故国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一生未仕元朝,以教书、著书为业,过着清贫而淡泊的生活,其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变迁,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秋蝉的叫声清脆如筝,我听着蝉声在柳树边悠闲地行走,小溪的水清澈见底,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片叶子飘落,激起层层细浪,四周寂静无声,万物都已安息,我和蟋蟀都在夜晚出行,露水寒冷,蟋蟀的叫声凄切,这个夜晚我思念着你,而你却不知道。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寂寞,通过秋蝉、小溪、蟋蟀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诗人以自己和蟋蟀的夜行,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寂寞,首联以秋蝉的鸣叫开篇,引出诗人悠闲行走的场景;颔联通过小溪的平静与叶子的飘落,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颈联则直接点出“四隅寂寞群动息”,与诗人和蟋蟀的夜行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尾联则以露华凄冷、蟋蟀声切,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秋夜抒怀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初,当时仇远正隐居杭州泖上,过着清贫而淡泊的生活,秋夜的寂静与寂寞,触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他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下个人的无奈与挣扎,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夜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