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精光复论元功,事业伊周信比踪。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中兴颂

炎精光复论元功,事业伊周信比踪。全诗是什么?

朝代:宋

作者:刘克庄

炎精光复论元功,事业伊周信比踪。

日月行天昏复明,山河带地改还同。

中兴碑上千年字,南渡人间几世雄。

我欲摩崖更刊石,此碑应不数韩公。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罢黜,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被誉为“南宋最后一位大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炽热的火焰象征着光复的伟大功业,这功业与伊尹、周公的功绩相比也毫不逊色,日月运行于天际,即使曾一度昏暗,但最终会重归光明;山河虽经历变迁,但终究会恢复旧貌,重新统一,中兴碑上镌刻着千年的文字,记录着南宋南渡后几代英雄的壮举,我渴望在这摩崖石刻上再添新篇,相信此碑的功绩不会逊色于韩愈的《平淮西碑》。

释义

“炎精光复论元功”意指南宋光复中原的伟大功业,如同炽热的火焰般炽热而辉煌。“事业伊周信比踪”则是将这一功业与古代贤相伊尹、周公的功绩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南宋中兴事业的赞美和敬仰。“日月行天昏复明,山河带地改还同”描绘了历史变迁中光明与黑暗交替、山河改貌又复归统一的景象。“中兴碑上千年字,南渡人间几世雄”则是对中兴碑上记录的英雄事迹的感慨,以及对南渡后几代英雄的缅怀。“我欲摩崖更刊石,此碑应不数韩公”表达了诗人对中兴事业的自豪和对未来更加辉煌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中兴颂为题,通过对南宋中兴事业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南宋中兴的辉煌历史与古代贤相的功绩相提并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更加辉煌的期待和自信,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南宋政权已经历了多次兴衰更替,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诗人刘克庄作为南宋末年的重要文学家和思想家,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南宋中兴事业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更加辉煌的期待和自信,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展望,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