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洛川老人
唐·郑谷
洛川老人年九十,须眉如画身玉立。
手持白羽扇,脚踏青芒屧。
谈笑一席间,往来千里客。
清风拂山岗,明月照松隙。
作者简介
郑谷,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郑谷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七岁便能作诗,他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衰落,但其诗作多清新淡雅,风格独特,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有“郑五绝”之称,郑谷的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洛川有位老人已经九十岁高龄,他的胡须和眉毛如同画中人物一般,身形依然挺拔如玉树临风,他手持一把白色的羽毛扇,脚踏青色的芒鞋,在一席谈笑之间,就能迎来送往千里之外的客人,清风轻轻拂过山岗,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树间的缝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洛川老人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的形象,通过“须眉如画身玉立”的描绘,展现了老人的外貌特征和精神状态;而“手持白羽扇,脚踏青芒屧”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闲适与自在,后两句“谈笑一席间,往来千里客”则表现了老人的社交能力和影响力,以及他生活的丰富多彩,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色作结,寓意老人心境的宁静与高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洛川老人的形象,诗人通过对外貌、服饰、动作和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老人的高洁与超脱,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感,在晚唐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思想情感显得尤为珍贵,诗中的自然景色描写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清新与宁静,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谷对晚年生活的向往和感慨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一种不确定和焦虑之中,而郑谷通过描绘洛川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晚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他也可能借此诗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在诗中,洛川老人成为了一个理想化的晚年生活典范,他的形象和精神状态都成为了诗人追求和向往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标题和首句中明确提到了“洛川老人年九十”,但全诗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基于诗人对晚年生活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的,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需要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来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