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太液池头黄鹄下,梦中曾见画中看。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常含隐喻与象征。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青雀向西飞去竟然没有回来,君王长久地停留在集灵台。
侍臣中最有相如(司马相如)那样的才情和渴望,却也没有被赐予金茎上的仙露一杯。
桂叶形状的双眉已经很久没有描画了,残妆和泪水一起污染了红色的绡衣。
在太液池边黄鹄飞落的地方,梦中我曾见过那画中的景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中女子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孤寂与无奈,前两句写君王长久地沉迷于求仙问道,忽视了身边的侍臣和嫔妃;后两句则具体描写了一位宫中女子的凄凉境遇,她因失去君王的宠爱而愁苦,只能在梦中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对比君王对求仙的痴迷和对侍臣、嫔妃的冷漠,揭示了宫廷生活的虚伪与残酷,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青雀西飞”、“金茎露”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太液池头黄鹄下,梦中曾见画中看”这两句尤为动人,既描绘了宫中女子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又暗示了她们现实生活的孤寂与无奈,黄鹄作为象征,既代表了宫廷的繁华与美好,也暗示了这种繁华背后的虚幻与短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通过对宫中女子生活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也借古讽今,通过揭示宫廷生活的虚伪与残酷,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