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艘转海古长策,白粲连江动秋色。出自哪首诗?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千艘转海古长策,白粲连江动秋色”,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渔家诗三首·其三》,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千艘转海古长策,白粲连江动秋色。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渔家

宋·苏轼

千艘转海古长策,白粲连江动秋色。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多变,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千艘船只转运粮食是自古以来的长远之策,雪白的稻米连绵不断,映照着江面,使得秋色更加生动,此时鲈鱼正肥美,我却不能归去享用,反而像南冠楚囚一样,徒然戴着囚帽,失去了自由。

释义

首句“千艘转海古长策”描绘了古代通过海运转运粮食的宏大场景,强调了这一策略的长远性和重要性,次句“白粲连江动秋色”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稻米丰收的景象,白色的稻米与江面相连,为秋色增添了无限生机,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以鲈鱼正美却不得归去的遗憾,暗喻自己身陷囹圄、无法自由的处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渔家为背景,通过描绘转运粮食的壮观场景和稻米丰收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以鲈鱼正美却不得归去的遗憾,巧妙地隐喻了自己身陷困境、无法自由的现实,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被贬谪期间所作,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偏远地区,身处逆境,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渔家为背景,通过描绘转运粮食和稻米丰收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也巧妙地运用隐喻手法,将自己的处境与鲈鱼正美却不得归去的遗憾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