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不放箭成语的解释是指做出攻击的架势却不采取实际行动,比喻只是装腔作势,并无实际行动或只是故意做出要行动的姿态,并没有真正打算采取行动,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行为表现。
1、开弓不放箭的拼音:
kāi gōng bù fàng jiàn
2、开弓不放箭的释义:
原意是指拉开弓弦却不射出箭,比喻做出某种姿态或准备行动,但实际上并未真正采取行动或实施计划,含有虚张声势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的意味。
3、开弓不放箭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兵法中,常有类似的比喻和策略描述,可能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运用或民间故事。
4、开弓不放箭的例句:
他在会上大谈改革计划,但至今未见实际行动,真是开弓不放箭啊!
5、开弓不放箭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只做出姿态而不付诸实践,有时也用于讽刺那些只会空谈而不实干的人或行为。
6、开弓不放箭的示例:
公司老板在年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但会后员工们发现这些措施并未真正实施,大家都觉得这是开弓不放箭的做法。
7、开弓不放箭的近义词:
虚张声势、故作姿态、光打雷不下雨等,这些词语都含有只做表面文章而不实际行动的意思。
8、开弓不放箭的反义词:
言出必行、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等,这些词语都强调说到做到,实际行动与言辞一致。
虽然“开弓不放箭”这一成语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常用来形容那些只说不做、虚张声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