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一日观黄榜,茅屋三年掩素扉。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中隐者

天门一日观黄榜,茅屋三年掩素扉。全诗是什么?

唐·杜荀鹤

天门一日观黄榜,茅屋三年掩素扉。

寒食满岩花正发,秋风吹老几枝梅。

云深路隔无人到,水阔山长有鸟飞。

莫道此中多隐者,欲求相见更相违。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晚年隐居九华山,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译文

在天门山一日之间看到了朝廷发布的黄榜(即科举中榜的公告),而回到茅屋后,却三年都紧闭着白色的柴门,寒食节时,满山的岩石间花儿正盛开,秋风吹老了几枝梅花,山路深远,云雾缭绕,无人能够到达这里,水面宽阔,山峦绵长,只有鸟儿在飞翔,不要说这里有很多隐士,想要相见却更加难以找到他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隐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天门一日观黄榜”的短暂荣耀与“茅屋三年掩素扉”的长期隐居,表现了隐者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诗中“寒食满岩花正发,秋风吹老几枝梅”两句,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寄托了隐者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山林隐居图景,首联通过“天门一日”与“茅屋三年”的鲜明对比,突出了隐者不为名利所动的坚定信念,颔联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喻时间的无情流逝,同时也展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生活,颈联通过“云深路隔”与“水阔山长”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幽静与隔绝,尾联则以“莫道此中多隐者,欲求相见更相违”的感慨,表达了隐者超脱世俗、难以寻觅的特质。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考不第,晚年隐居九华山,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对山中隐者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真实写照,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环境与内心世界,杜荀鹤表达了自己对名利场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现实背景下,一部分士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精神自由的普遍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