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步月
宋·周密
波浪不惊星斗近,步虚声里度清秋。
天风吹入银河水,一夜长吟万古愁。
作者简介
周密(1232年-1298年或1301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川渔隐、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祖籍济南,出身于仕宦世家,南宋末年曾任义乌县令等职,宋亡不仕,隐居著述,其诗词作品多抒发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感,风格清丽密致;史学著作颇丰,尤精于宋代掌故,所著《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等,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译文
湖面平静无波,仿佛星辰触手可及,在道士诵经的超凡脱俗之声中,我悠然度过了这个清冷的秋天,天风仿佛吹入了银河之中,带着凉意与深邃,让我在这长夜中吟咏,心中涌动着跨越万古的哀愁。
释义
首句“波浪不惊星斗近”描绘了秋夜湖面的宁静与星空的璀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次句“步虚声里度清秋”中的“步虚声”通常指道士诵经的声音,这里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在这清冷秋夜中的心境,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天风吹入银河水”的想象,以及“一夜长吟万古愁”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往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沉思。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哀愁,首联以“波浪不惊”与“星斗近”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之景的宁静美好,又暗示了作者心境的超脱,颔联中的“步虚声”与“清秋”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颈联与尾联则通过“天风”、“银河水”以及“万古愁”的意象,将作者的思绪引向深远,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周密诗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周密晚年隐居时期,南宋灭亡后,周密作为一位忠诚的士人,内心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他选择隐居著述,以诗词歌赋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在这首《秋夜步月》中,周密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星空的璀璨,以及道士诵经的超凡脱俗之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他也通过“天风”、“银河水”以及“万古愁”的意象,抒发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