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寄怀
唐·罗隐
赤松曾许同千载,儗向高秋傍鹤飞。
云外有山长见画,水边无地不栽梅。
几年辛苦名空在,一片丹心泪满衣。
却忆当年携手处,如今烟草几凄迷。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晚期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译文
曾与赤松子相约共赴千年的仙途,幻想在秋高气爽之时与鹤同飞。
云外有山,常如画中景致;水边无处不栽着梅花。
多年辛苦,只落得空名在世,一片丹心却只能化作满衣泪痕。
回想起当年携手同游之地,如今已是烟草凄迷,一片荒凉。
释义
赤松曾许同千载: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家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相约共赴仙境的愿景。
儗向高秋傍鹤飞:儗(nǐ),拟、想之意,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在秋高气爽之时与鹤同飞的仙境景象。
云外有山长见画:形容山水之美,如同画中景致,令人陶醉。
水边无地不栽梅:梅花高洁,此处借梅喻人,表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几年辛苦名空在:反映了诗人多年辛苦却未能实现抱负,只落得空名的无奈。
一片丹心泪满衣: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抒发个人怀才不遇感慨的佳作,首联以仙家生活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颔联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诱人之处;颈联笔锋一转,回到现实,表达了诗人多年辛苦却未能实现抱负的无奈和痛苦;尾联则以回忆当年携手同游之地如今已荒凉不堪,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感,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罗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罗隐晚年,当时他虽已依附吴越王钱镠,但并未得到重用,心中仍怀有对仕途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仙家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失望,诗中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