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归
唐·韦庄
道旁野树飞花尽,溪上春云作雨归。
流水便随春远去,行云终与鹤同飞。
桃花落尽啼鸟怨,柳絮飞残日影微。
莫向东风怨离别,人生何处不芳菲。
(注:“道旁野树飞花尽,溪上春云作雨归”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韦庄的某首广为人知的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韦庄的风格和常见意象创作了这首《春归》,韦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写情诗和抒发离愁别绪著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
译文
道路旁的野树花瓣已经落尽,小溪上空春天的云彩化作雨水回归大地,流水随着春天的脚步远去,行云最终与白鹤一同飞翔,桃花落尽,啼鸟哀怨,柳絮飞残,日影微斜,不要向东风埋怨离别之苦,因为人生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芬芳与美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通过“道旁野树飞花尽,溪上春云作雨归”等句,展现了自然界中春天向夏天过渡的景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落花、流水、行云、啼鸟等意象,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结尾处“莫向东风怨离别,人生何处不芳菲”又透露出一种豁达与乐观,认为离别虽苦,但人生处处皆有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句通过“飞花尽”和“春云作雨归”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离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中间两句“流水便随春远去,行云终与鹤同飞”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离别之感,同时也带有一种超脱与自由的气息,后两句笔锋一转,以“莫向东风怨离别,人生何处不芳菲”作为结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韦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看,他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离别之苦的深刻感悟,即使这首诗并非韦庄原作,但从中仍能感受到他那种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