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王维
朝因折桂催头角,夕以乘骢历省曹。
执戟扬郎久不迁,频年从幸到甘泉。
苏武才为典属国,马卿终是谪仙人。
自怜黄鹄去何早,欲问苍龙断不迷。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早晨因科举及第而崭露头角,傍晚就骑着骏马在各部门任职,作为执戟郎官长久未能升迁,连续多年随从皇帝到甘泉宫,苏武的才华只做了典属国,司马相如终究是被贬的仙人,自怜像黄鹄一样早早地离去,想问苍龙却不再迷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仕途经历,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首联写自己早年科举及第、仕途顺畅;颔联则笔锋一转,写自己作为执戟郎官长久未能升迁的遭遇;颈联以苏武和司马相如为例,感叹才华与命运的不匹配;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自怜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和典故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深沉和丰富,诗人通过对比自己早年的顺利和后来的困顿,以及苏武和司马相如的遭遇,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诗人也通过“黄鹄”和“苍龙”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自怜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维的仕途经历有关,王维在早年科举及第后,曾一度在朝廷任职,但后来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升迁,甚至一度被贬谪,这种仕途的坎坷和挫折,使得诗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也体现了诗人对才华与命运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