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恨别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上一句是什么?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离开洛城已经四千里之遥,胡人的骑兵长驱直入已有五六年,草木由绿变黄,我在剑阁之外漂泊,兵戈阻隔,我已年老却仍滞留在江边,想念家乡,我夜晚常常站立在月下;思念弟弟,我白天总是坐着看云,虽然这里的江山确实美丽,但它不是我的故乡,我已漂泊异乡近百年。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流离失所,思念家乡和亲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漂泊生涯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述诗人在战乱中的流离失所,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即使眼前的江山再美,也不是自己的故乡,无法给予他心灵的慰藉,而“飘泊栖迟近百年”一句,则更是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在这段时期,他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困苦,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日益加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真实地反映了杜甫在战乱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内心世界和他的诗歌风格,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