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寻若士为黄鹄,要识修鲲化大鹏。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湘水吟

更寻若士为黄鹄,要识修鲲化大鹏。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寻若士为黄鹄,

要识修鲲化大鹏。

云树苍苍烟霭霭,

风帆历历雨冥冥。

贾生憔悴说不得,

却赋南征思渺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唐代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人,生卒年不详,他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尤工诗歌,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名士,后隐居沅江,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时人赞誉,李群玉的诗风既有盛唐的余韵,又融入了中唐的清新与婉约,是唐代诗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渴望像若士那样化为黄鹄,自由飞翔;也希望能见识到鲲鹏展翅,化为大鹏的壮观景象,眼前的云树苍茫,烟霭弥漫,风帆点点,在雨中若隐若现,贾谊的憔悴与无奈我无法言说,只能赋诗南征,思绪飘向那遥远的天空。

释义

更寻若士为黄鹄:若士,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他曾化为黄鹄飞升,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要识修鲲化大鹏:鲲鹏,古代神话中的大鸟,能化为大鹏,展翅高飞,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志向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李群玉在湘水边行吟时的有感而发,首联点明地点与时间,表达了诗人对湘水边生活的深情厚谊,颔联通过“若士为黄鹄”与“修鲲化大鹏”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高远志向的向往,颈联描绘了湘水边的自然景色,云树苍茫,烟霭弥漫,风帆点点,雨雾朦胧,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尾联则借贾谊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以及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李群玉在唐代中期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仕途艰难,他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生郁郁不得志,这首诗正是他在湘水边行吟时,面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困境,有感而发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湘水边的自然景色与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自由与高远志向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