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镫留鞭成语的解释

截镫留鞭成语的解释是指作为主人送客时,客人骑上马,主人把马镫子拿掉,并敬上一鞭,以示恭敬和惜别之意,后用以比喻主人殷勤好客,后也用于比喻达到目的后,手段仍不抛弃。

1、截镫留鞭的拼音:jié dèng liú biān

截镫留鞭成语的解释

2、截镫留鞭的释义:这个成语原意是指主人送客时,客人已经上马离去,主人却还截断马镫,并有意留下马鞭,表示希望客人能多留一会儿或再来造访,后来引申为表示主人好客,希望客人能多停留或再来之意。

3、截镫留鞭的出处:此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诗的序中,虽然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这四个字,但后世根据诗意及文人间的交往习惯,引申出了这个成语,用以形容深厚的友情和主人的盛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出处作为成语形式并非直接源自某一具体文献,而是经过文化积淀和文人创作逐渐形成的。

4、截镫留鞭的例句:他离开时,主人截镫留鞭,再三挽留,希望他能多住几日。

5、截镫留鞭的成语用法: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和挽留之情。

6、截镫留鞭的示例: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间常有书信往来和相互拜访,每当离别之际,主人往往会截镫留鞭,表达不舍之情,希望友人能再次光临。

7、截镫留鞭的近义词:依依不舍、流连忘返、难舍难分等,都表达了不愿离开、希望多停留的情感。

8、截镫留鞭的反义词:一去不返、扬长而去、不辞而别等,表示一旦离开就不再回头或没有留恋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截镫留鞭”作为一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和人际交往中的温情仍然值得我们去理解和传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