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韦应物
兹楼日登眺,流岁忽已晚。
天寒鸟飞散,日暮人归还。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安得植梯悬碧落,共操长帚扫妖氛。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与和谐,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宁静淡泊的田园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译文
我常常登上这座高楼远眺,时光流逝,不觉已到晚秋,天气寒冷,鸟儿纷纷飞散,日暮时分,人们也陆续归家,清晨,云雾凄清地拂过天空,汉家的宫阙在秋高气爽中显得更加巍峨,我怎能不幻想植梯高悬于青天之上,与你一同手持长帚,扫除世间的妖氛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现实世界的忧虑,诗中“天寒鸟飞散,日暮人归还”描绘了秋日的凄凉景象,而“安得植梯悬碧落,共操长帚扫妖氛”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超脱现实、扫除世间邪恶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远眺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云物凄清拂曙流”一句,以清晨的云雾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安得植梯悬碧落,共操长帚扫妖氛”则以其奇特的想象和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困境,诗人常常通过登高远眺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登楼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现实世界的忧虑,诗人也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这种追求和批判精神,正是韦应物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