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本不为英雄,英雄自负江山死。的释义

诗词原文

咏史

江山本不为英雄,英雄自负江山死。的释义

朝代:清代

作者:屈大均

江山本不为英雄,英雄自负江山死。

天地既生奇男子,必须慷慨争天下。

龙种自与常人殊,风云际会何时遇?

不向人间争宠辱,但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介子,一字翁山、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屈大均一生著作丰富,诗有《翁山诗略》等,词有《翁山词》,另外还有《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是岭南诗派的鼻祖。

译文

江山原本不是为了英雄而存在的,但英雄却常常为了江山而献身,天地间既然孕育了非凡的男子,他们就必须慷慨激昂地去争夺天下,龙种自然与普通人不同,但风云际会的机会何时才会到来呢?他们不向人间争宠夺利,只将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与江山关系的看法,首句“江山本不为英雄”指出江山(即国家、政权)并非为某个英雄而设;次句“英雄自负江山死”则揭示了英雄常常为了守护或争夺江山而牺牲,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阐述了英雄的特性与命运,他们天生不凡,必须去争夺天下,但机遇却难以捉摸,最后两句表达了英雄不慕名利,只愿将心事寄托于自然的超脱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英雄与江山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英雄既伟大又悲壮的形象,首联和颔联直接点题,强调了英雄与江山的紧密联系和矛盾冲突;颈联则通过“龙种”与“常人”的对比,突出了英雄的非凡之处;尾联则以“沙鸥”为象征,表达了英雄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许多英雄豪杰为了争夺天下而浴血奋战,屈大均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和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在明末清初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