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薄倖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全诗是什么?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少年薄倖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唐·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注:虽然关键词“少年薄倖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并未直接出现在这首《鹧鸪天》中,但晏几道的作品中常有类似的情感表达,且这两句意境与晏几道的词风相符,可能为读者或后人根据他的词风所提炼或联想,为贴合问题,以下分析将尝试将这两句融入整体风格解读。)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他是宰相晏殊的第七子,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晏几道的词风深情婉约,善于描绘男女情感,尤其是失恋和相思之苦,被誉为“古之伤心人”,他的作品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直接翻译《鹧鸪天》原文,关键词句以意境相近方式融入)

在酒宴前我遇见了那位如玉般的女子(玉箫为比喻),在银灯下她唱了一曲,真是妖娆动人,我在歌声中沉醉,谁又能责怪我呢?唱完归来,酒意仍未消散。

春天静悄悄,夜晚漫长无边,碧蓝的天空与遥远的楚宫(象征远方的心上人)相隔万里,即使梦中有你,那也只是虚幻,更何况连梦都没有呢。

(注:这里的“少年薄倖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可以理解为晏几道词中常见的失恋与相思之苦的意境延伸,即那位薄情的少年(或心上人)如今身在何方?我每晚只能在春梦中与他相见。)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次酒宴上的邂逅,表达了词人对心中女子的深深眷恋和无法相见的痛苦,词中“玉箫”是女子的美称,银灯下的歌声让人沉醉,但醒来后却只能面对无尽的相思之苦,春夜的寂静和漫长,更加深了词人的孤独感,即使能在梦中相见,那也是虚幻的,更何况连梦都无法拥有。

赏析

晏几道的这首词以其深情婉约的风格,细腻地描绘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词中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突出了词人对心中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词中的意象如“银灯”、“碧云”、“楚宫”等,也增添了词的艺术美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晏几道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根据晏几道的词风和生平经历,可以推测这首词可能是他在失恋或相思之苦中创作的,晏几道一生情感丰富,但多次遭遇失恋和离别之痛,这些经历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作品中,这首《鹧鸪天》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他深深的相思之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