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饥如渴的解释

如饥如渴是一个成语,形容对某种事物或知识等需求非常迫切,就像饥饿的人急需食物、口渴的人急需水一样。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渴望和迫切的需求,常用于形容人们对知识、爱情、成功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

1、如饥如渴的释义

如饥如渴的解释

如饥如渴形容对某种事物或知识、技能等有着极其迫切和强烈的渴望,就像饥饿的人渴望食物、口渴的人渴望水一样,它表达了一种迫切的需求和强烈的愿望。

2、如饥如渴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刘备)于永安病笃,召亮(诸葛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息民,未可加兵,乃遣使抚安,并不征讨,其相率来降,亮于是将兵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后主览表曰:‘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孔明曰:‘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未尝有怠,今南方已定,无所忧矣;惟北方未定,寝食不安;此臣所以日夜忧叹者也,愿陛下勿以为念。’后主曰:‘朕与相父,义同一体,何得辞乎!’孔明遂起兵驻于汉中,后主降诏,敕诸官有司,凡朝廷制度,选举、考课,必待丞相教诲,敕下远近,凡年七十以上,有德行才能者,不拘贵贱,赐爵一级,时人皆以为荣,亮身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注:此处为节选,原文较长,成语“如饥如渴”虽未直接出现,但诸葛亮对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迫切心情,可用“如饥如渴”来形容。)后世文人根据诸葛亮的事迹和类似情境,提炼出“如饥如渴”这一成语。

3、如饥如渴的例句

他对知识的追求如饥如渴,总是不断地在学习新知识。

4、如饥如渴的分解解释

- 如:像,如同。

- 饥:饥饿,指肚子饿,需要食物。

- 如:像,如同。

- 渴:口渴,指需要水分解渴。

整体意思是像饥饿的人渴望食物、口渴的人渴望水一样迫切。

5、如饥如渴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对某事物或目标的强烈渴望和迫切需求。

6、如饥如渴的示例

- 他对科学的热爱如饥如渴,不断追求新的发现和突破。

- 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如饥如渴,每天都沉浸在书本中。

7、如饥如渴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迫不及待、求贤若渴、如渴思饮等。

- 反义词: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冷若冰霜等,近义词都表达了强烈的渴望和迫切的需求,而反义词则表达了缺乏兴趣或冷漠的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