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雨栉风的摘要:沐雨栉风是一个成语,意指形容人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不避风雨,历尽艰辛。“沐雨”表示冒着雨,“栉风”则表示梳着风,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恶劣自然环境中奋斗不息的场景。
1、沐雨栉风的释义:

沐雨栉风原意指像用雨水洗头,用风梳头一样,形容人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不避风雨,历尽艰辛,它体现了人们在恶劣自然环境中坚持不懈、努力生活的精神。
2、沐雨栉风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天下》:“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渊渊乎!冥冥乎!芒乎芴乎!未足以言之也,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勌,是其德也,豕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息;参寥得之,以处乎寥天;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沫涸辙,相濡以沫,濡以沫相,以湿相濡,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必且为莫邪!’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乎今者,有德之世;毁乎今者,无德之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茍过之,无恤也,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体乎大道,大道之人,丘山也,万物莫不伤焉而不伤也,长江大河,不出乎大山,高必以下为基,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也;处前,而民不害也,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之德,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譬如乘舟而不用楫,扬帆而不用碭,以随大流之所趋,以宛转乎四海,彼之谓不恃舟楫者也,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然独化,游于无有,而莫之能穷,豨韦氏得之,挈天地;伏戏氏得之,袭气母;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芒乎芴乎,而未足以言之也!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勌,是其德也,昔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崔乎其不得已乎!曲曲乎其未可极也,其举也未尝不盛也;其往也未尝不壮也;其落也洒洒,其去也未尝不决也;其来也未尝不怛也;悠悠乎其于忧患之中,而为之悼天;井井乎其于不得已也,芒乎芴乎,未足以言之也!夫道,窅然难言哉!今汝又言夫栉风而沐雨,蒙犯霜雪,沾濡雷电,平旦游,暮夜归,无怵惕之患,无人非之忧,纯纯常常,莫不自得,遭世尊宠,不以爵禄累其心,况乎德之进乎日者乎!”栉风而沐雨”即为“沐雨栉风”的原始表述。
3、沐雨栉风的例句:
他多年来沐雨栉风,为了家庭的生计四处奔波,终于换来了今天的安稳生活。
4、沐雨栉风的分解解释:
- 沐:洗头。
- 雨:雨水,这里指被雨水淋湿。
- 栉:梳头。
- 风:风,这里指被风吹拂。
整体意思是像用雨水洗头,用风梳头一样,形容经常在外奔波劳碌,经历风雨。
5、沐雨栉风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经常在外奔波劳碌,经历各种艰难困苦,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句子中多用作谓语、定语,带有褒义色彩。
6、沐雨栉风的示例:
示例一:地质勘探队员们沐雨栉风,跋山涉水,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
示例二:那些为了梦想而沐雨栉风的年轻人,最终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7、沐雨栉风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都形容人经常在外奔波劳碌,经历艰难困苦。
- 反义词:养尊处优、安居乐业、安土重迁,都形容人生活安逸,没有奔波劳碌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