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善乐施是指喜欢做善事,乐于施舍,形容慷慨解囊、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一种高尚品德和行为。它体现了人们积极向善、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所倡导和推崇的积极价值观。
1、好善乐施的释义:
好善乐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喜欢做善事,乐于施舍,形容人性情慷慨,乐于助人,愿意将自己的财物、时间或精力等无私地给予需要帮助的人。
2、好善乐施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虽然直接表述“好善乐施”这一完整词汇的出处可能难以精确追溯至某一具体文献,但“好善”与“乐施”作为积极品德的描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并逐渐融合为这一成语。
3、好善乐施的例句:
他是一位好善乐施的企业家,经常捐款给贫困山区的学校,帮助那里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4、好善乐施的分解解释:
- “好善”:指喜欢做好事,乐于行善。
- “乐施”:指乐于施舍,愿意将自己的财物、资源等给予需要的人。
5、好善乐施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人或行为,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定语等,用于正面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或行为。
6、好善乐施的示例:
示例一:社区的张阿姨总是好善乐施,每逢节假日都会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
示例二:那位慈善家以好善乐施著称,他的基金会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7、好善乐施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慷慨解囊、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等,都表示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意思。
- 反义词:一毛不拔、铁公鸡(俗语,形容非常吝啬的人)、自私自利等,表示吝啬、不愿意帮助他人的态度或行为。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全面理解“好善乐施”这一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