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是一种写作手法,源于中国古代史书《春秋》对事件或人物不直接阐述作者的意见,而是通过选择特定的措辞或叙述方式来暗示或表达褒贬之意,语言精炼含蓄,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1、春秋笔法的释义:

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字表达技巧,源自《春秋》一书的编纂方式,它通过在叙述历史事件时选择特定的用词、句式和叙述角度,以简练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作者的主观立场、道德评判或政治倾向,而不直接陈述出来,这种笔法强调言外之意,让读者通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真正意图。
2、春秋笔法的出处:
春秋笔法直接源自《春秋》这部史书,由孔子根据鲁国史书修订而成。《春秋》以简练的语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选择性地记录事件、使用特定词汇等方式,隐含了孔子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价,从而开创了后世史书编纂的一种独特风格。
3、春秋笔法的例句:
“史书中对某事件的记载,采用了春秋笔法,虽未直接言明,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当事人的谴责。”这句话展示了春秋笔法在史书中的应用,即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作者的立场。
4、春秋笔法的分解解释:
- “春秋”指的是《春秋》这部史书,以及它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 “笔法”则是指书写、记录的方式和技巧。
- 结合起来,“春秋笔法”即指《春秋》所采用的、通过特定方式表达作者意图的书写技巧。
5、春秋笔法的成语用法:
春秋笔法本身就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文字表达中隐含深意、言简意赅的修辞手法,在成语使用中,它常用来形容那些用词精炼、含义深远的文字表达。
6、春秋笔法的示例:
在《春秋》中,孔子对于弑君事件的记载往往只用“弑”字,而省略了具体的凶手和过程,这种简洁的表述方式实际上隐含了对弑君行为的谴责,这是春秋笔法的一个典型示例。
7、春秋笔法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微言大义(指含蓄微妙的言辞中包含的精深切要的义理)、曲笔(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
- 反义词:直抒胸臆(指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春秋笔法强调含蓄和隐晦,而这两个反义词则强调直接和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