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精落彩"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失去原有的精神活力和光彩,变得黯淡无光、失去魅力或活力。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某种状态或情境下的衰退、不振或失色。1、失精落彩的拼音: shī jīng luò cǎi2、失精落彩的释义: 形容人或事物失去原有的精神活力和光彩,显得黯淡无光、缺乏生气,通常用于描述状态下滑、表现不佳或失去往日风采的情况。3、失精落彩的出处: …
最新内容
失惊倒怪成语的解释是指对小事或常态的事情感到过分惊讶和怪异,表现出一种大惊小怪的态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些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反应过度,显得过于夸张或不够镇定。1、失惊倒怪的拼音: shī jīng dào guài2、失惊倒怪的释义: 形容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感到惊讶、奇怪,表现出一种吃惊且不解的神情。3、失惊倒怪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 …
失惊打怪成语的拼音是shī jīng dǎ guài。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感到惊讶、慌张或不知所措的样子。在拼音中,“shī”表示失,“jīng”表示惊,“dǎ”表示打,“guài”表示怪。1、失惊打怪的拼音: shī jīng dǎ guài2、失惊打怪的释义: 形容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感到惊讶、奇怪,表现出吃惊或惊慌失措的样子。3、失惊打怪的出 …
失魂丧魄成语的释义为形容极度惊慌、恐惧或心神不定,如同魂魄丢失一般,常用来描绘人在遭遇巨大打击或极度惊恐时的状态,表现出一种精神恍惚、无法自制的情绪反应。1、失魂丧魄的拼音: shī hún sàng pò2、失魂丧魄的释义: 形容极度惊恐或心神不宁,仿佛魂魄已经失去或丧失,无法自主控制情绪或行为。3、失魂丧魄的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太平广记》等古代文献, …
失魂丧胆成语的拼音是shī hún sàng dǎn。1、失魂丧胆的拼音: shī hún sàng dǎn2、失魂丧胆的释义: 形容极度惊恐害怕,失去了魂魄和胆量,无法镇定自若。3、失魂丧胆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元代的关汉卿所著的《单刀会》第二折:“他那里尽人调戏,我这里失魂丧胆,早被唬得魄散魂飞。”4、失魂丧胆的例句: 听到那声巨响,他顿时失魂丧胆, …
失魂落魄成语的释义为形容人因受到重大打击或极度惊恐而心神不定,行为失常,仿佛魂魄离开了身体,表现出极度的沮丧、迷茫和无助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人在经历极端情感波动后的精神状态。1、失魂落魄的拼音: shī hún luò pò2、失魂落魄的释义: 形容人因受到重大打击或极度惊恐而心神不定,行动失常,仿佛魂魄丢失了一般。3、失魂落魄的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元·无名 …
失魂荡魄成语的释义为形容人因受到强烈的刺激或惊吓,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仿佛魂魄离开了身体,无法自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出极度的惊恐或沮丧状态。1、失魂荡魄的拼音: shī hún dàng pò2、失魂荡魄的释义: 形容心神不定,精神恍惚,如同魂魄丢失、飘荡不定一般,通常用来形容人受到极大的惊吓、悲伤或极度兴奋后的状态。3、失魂荡魄的出处: 此成语源于 …
诗词原文《怀古》朝代:宋代作者:陆游淳熙中兴公出守,渺然独继三公堂。江山不改英雄志,风月犹存雅士章。铁马金戈成旧梦,雕梁画栋换新装。千秋万代谁为继,唯有青史话沧桑。(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 …
"失道寡助"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不遵循道义、行事不公或不正义的人,最终会得到很少的帮助和支持。它强调了道德和正义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应遵循正确的道路,否则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1、失道寡助的拼音: shī dào guǎ zhù2、失道寡助的释义: 指不遵循道义、行事不公或不正的人,最终会得到很少的帮助和支持,道,指道义、正义;寡,指少 …
诗词原文忆旧游唐·韦应物昔为人上客,今成车下尘。俱曾屈绾此州绶,年祀虽远犹班班。故吏已去吏犹在,后人来前吏方去。阅人如传舍,阅水如流年。今来古往尽朝昏,水木苍苍思惘然。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文学创作,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