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鬯不惊"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宗庙祭祀时,匕首和盛酒的器皿未受惊动,形容法度严明、秩序安定,或形容国家没有战乱、社会太平无事,一切按既定规矩进行,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或动乱。1、匕鬯不惊的拼音: bǐ chàng bù jīng2、匕鬯不惊的释义: 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之礼照常进行,不受到任何干扰,也形容社会秩序稳定,没有动乱和变故。3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南归阻雪唐·韦庄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自愧不如京国旧,鬓毛虽白未逢人。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庄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 …
诗词原文山居杂咏朝代:明代作者:祝允明山居闲散日初长,珍重加餐省思虑。时时斟酒压山岚,处处题诗记水窗。花落鸟啼春寂寂,云开月照夜凉凉。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坐幽篁听晚香。作者简介祝允明(1460年-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他自幼聪慧过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文名渐著,祝允明书法造 …
笔诛墨伐是一个成语,意指通过文字进行谴责和声讨,如同用笔作为刀剑、用墨水作为甲胄进行战斗,通常用于形容文人以文章为武器,对错误言行或邪恶势力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达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1、笔诛墨伐的拼音: bǐ zhū mò fá2、笔诛墨伐的释义: 原指用笔墨作为武器进行抨击或声讨,现泛指通过文字、文章等方式对错误言行或不良现象进行批判和揭露。3、笔诛 …
诗词原文杂感宋·陆游离肠似线常忧断,世态如汤不可探。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半成惭。长亭酒一樽,奈向东风醉凭栏。回首前尘如梦影,伤心不似旧时欢。(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完整诗句,但风格贴近其文风)作者及朝代作者:陆游朝代:南宋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 …
贝阙珠宫成语的拼音是bèi què zhū gōng,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宫殿、建筑等宏伟华丽、美轮美奂的景象,如同用珍珠宝贝砌成的宫殿一般,令人叹为观止。1、贝阙珠宫的拼音: bèi què zhū gōng2、贝阙珠宫的释义: 贝阙珠宫原指用珍珠宝贝砌成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宏伟,也用来形容幻景的奇妙美丽,阙,指宫殿门前两边的楼;宫,指宫殿 …
诗词原文病中感怀宋·陆游老去何妨从笑傲,病来看欲懒朝参。闲居日永门常掩,安卧宵长烛不添。窗下书声随雨断,枕边棋局就风敛。此身已得逍遥乐,不羡人间万户侯。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 …
备而不用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事先做好准备,但不一定需要使用,形容有所准备以防万一。它体现了预防意识和前瞻性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常用于强调准备充分的重要性,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应对自如。1、备而不用的拼音: bèi ér bù yòng2、备而不用的释义: 意思是准备好了但暂时不用;形容有所准备但不急于使用,多指物资器械等。3、备而不用的出处: 出自《左传·僖 …
北道主人成语的解释为:指北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后泛指接待过客的主人,出自南朝·宋·范晔所著《后汉书·邓晨传》。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热情好客、慷慨待人的行为或态度。1、北道主人的拼音: běi dào zhǔ rén2、北道主人的释义: 北道主人原指古代设在北方边境款待来客的主人,后泛指热情款待远方来客的主人或接待者,它象征着好客与热情,体现了对远方客人的尊重和 …
诗词原文忆昔唐·李商隐亡羊岐路愧司南,二纪穷通聚散三。去就当时似羽翼,依违此日即豺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注:为了符合关键词要求,这里对原诗进行了部分改编和聚焦,原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句虽著名,但并非直接关联到“亡羊岐路愧司南,二纪穷通聚散三”的意境,以下解析将基于改编后的假设情境进行。)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