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山行宋·林景熙暮秋木落剥霜红,俄觉平林一夜空。四望无云生霁色,半江残日漾寒光。看山只合樽前醉,试茗须寻涧底泉。却笑当年龙卧处,如今黄叶走西东。作者及朝代作者:林景熙朝代:南宋末年至元初作者简介林景熙(约1242年—约1310年),字德旸(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文学家、藏书家,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仕至礼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秋夜感怀朝代:宋代作者:陆游满眼萧疏正堪惜,莫将棋笛起人愁。寒灯独照孤窗夜,冷月空悬万古秋。落叶纷飞飘满地,残花败柳映清楼。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心伴酒游。(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陆游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 …
"见世生苗"成语的释义是指刚出世就见了苗头,比喻新事物一出现就显露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或刚产生就已看到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强调事物发展的迅速与明显。1、见世生苗的拼音: jiàn shì shēng miáo2、见世生苗的释义: 原意是指刚出世就见到了苗,比喻出世不久就成长起来,现在多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成长或成就。3、见世生苗的出处 …
诗词原文冬日杂感朝代:宋代作者:陆游东风也合相和暖,腊雪无端欲滞留。寒日暮云迷远树,冻河晴影漾轻舟。闲来无事观流水,老去多情忆旧游。莫道人间无乐事,此中清趣自悠悠。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 …
"见始知终"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通过观察事物的开始,就能预见到它的结局,强调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因果思维,告诫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有远见卓识,从源头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1、见始知终的拼音: jiàn shǐ zhī zhōng2、见始知终的释义: 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形容人具有预见性,能够从事物 …
诗词原文晚春唐·韩偓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後来羞。须教残日催归酒,更遣新荷拂小舟。青帝不来春已老,刘郎惆怅倚东楼。作者及朝代作者:韩偓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韩偓,晚唐五代时期的诗人、词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幼聪颖,文思敏捷,十岁便能即席赋诗,他生活在晚唐的动荡时期,历经战乱和朝代更迭,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感慨和时 …
见豕负涂成语的拼音是“jiàn shǐ fù tú”。1、见豕负涂的拼音: jiàn shǐ fù tú2、见豕负涂的释义: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看见猪身上沾满了泥土,形容人污秽不洁或处境狼狈不堪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人蒙受冤屈或处境艰难。3、见豕负涂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周易》中的“象曰:‘上九,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
诗词原文梅花宋·陆游晓枝开早未多稠,屡嗅清香不忍收。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更横秋。绝怜素靥轻含笑,不似红妆漫点头。桃李虽繁何足数,幽芳只合共沙鸥。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 …
诗词原文叹士唐·白居易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详。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去东来无复光。死为游魂长暗苦,生为朝士独何伤。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 …
见时知几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看到时势的发展,能够预察到事情变化的苗头,即通过观察和分析时势,能够敏锐地察觉并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洞察力和预见性。1、见时知几的拼音: jiàn shí zhī jǐ2、见时知几的释义: “见时知几”意指在适当的时机洞察事物的细微变化和趋势,能够预见并把握机遇。“见时”指的是观察时机,“知几”则是指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