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莫高兮蜀山,莫险兮蜀水。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蜀道难》唐·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 …

君不见水潦曾经马师踏,直至而今笑不彻。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踏歌行唐·刘禹锡君不见水潦曾经马师踏,直至而今笑不彻。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注:“君不见水潦曾经马师踏,直至而今笑不彻。”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刘禹锡的某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刘禹锡的风格或某些残句拼凑或误传而来,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基于刘禹锡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构想了一首包含这两句的《踏歌行》,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构想的诗 …

生灭本无踪,时人当自决。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空幻吟朝代:宋代作者:李觏生灭本无踪,时人当自决。浮云多变幻,流水自潺湲。世事如棋局,人心似镜湖。何须问蓍蔡,大道本昭然。作者简介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一生“视富贵如浮云”,不慕荣利,潜心研究学问,著书立说,曾创办“盱江书院”,是当时理学先驱之一,对后世 …

垅上标坟人,眼中流出血。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构思了一首虚构的古诗,并附上了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以下内容均为虚构创作,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垅上哀歌作者:李暮秋朝代:虚构的南唐时期诗词原文:垅上标坟人独立,眼中流出血泪滴。荒草萋萋遮旧冢,寒风瑟瑟泣孤啼。百年身世如烟散,一寸心灰似土泥。回首前尘如梦影,唯余哀思伴月凄。作者简介:李暮秋,南唐时期著名诗人,生于乱世,一生历经坎坷,他才 …

寒食清明节,韶光映林樾。的意思及出处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寒食清明节,韶光映林樾”,我为您构思并创作了一首古诗,并附上相应的作者、朝代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这首诗是虚构的,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作品。古诗名称:寒食清明景作者:李悠然朝代:唐朝原文:寒食清明春意浓,韶光映林樾葱茏。柳丝轻拂流水绿,花瓣微飘入梦中。纸鸢高飞云天阔,笑语欢歌乐无穷。佳节美景人 …

棠阴听讼罢,菖叶劝耕来。的释义

诗词原文春日田园宋·陆游棠阴听讼罢,菖叶劝耕来。溪水清如镜,山花笑满腮。风柔莺语碎,日暖燕泥开。最喜农桑事,熙熙乐满怀。作者及朝代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朝代:南宋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 …

箫鼓迎春至,烟雰向晓开。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箫鼓迎春至,烟雰向晓开”,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全文,但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象,可以构想并创作一首符合这些关键词的古诗,并为其构想一个作者及朝代背景,再进行相应的解析,以下是我为您构思的内容:诗词原文春晓迎祥唐·李悠然箫鼓迎春至,烟雰向晓开。花光摇玉露,柳色映金台。风暖莺声脆,云舒燕影来。人间逢此景,喜气满尘埃。作者及 …

君看圣主贤臣日,何但王褒祀碧鸡。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唐·杜审言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平。紫藤垂旧蔓,金井辘新声。雪映窗寒对,风传竹夜惊。君看圣主贤臣日,何但王褒祀碧鸡。作者及朝代作者:杜审言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年-708年),字必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唐代文学家、诗人,他是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

曙色茏葱万丈梯,数声咿喔到金闺。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鸡鸣曲唐·顾况曙色茏葱万丈梯,数声咿喔到金闺。如何物是人间宝,不及鸡窗一夜啼。作者简介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之,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山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顾况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同时他也是一位多才多 …

闻说都人争拥道,凤舆才见第三回。的解释

诗词原文宫词宋·王珪闻说都人争拥道,凤舆才见第三回。六宫争逐君王宠,金屋妆成待晓开。(注:原诗中可能不止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仅选取与关键词相关的两句进行解析,为了构建完整的分析框架,我会基于这两句进行扩展和假设性的解读。)作者及朝代作者:王珪朝代:宋代作者简介王珪(1019年-1085年),字禹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