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笑貌成语的拼音摘要:声音笑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shēng yīn xiào mào”,用于形容人的言谈、表情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和情感,是描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时常用的词汇之一。1、声音笑貌的拼音: shēng yīn xiào mào2、声音笑貌的释义: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显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声音指说话的声音、语调;笑貌指面部表情,特别是笑时 …
最新内容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水势才收一丈馀,晓来雷雨又何如”,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辙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菡萏轩》,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原文《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菡萏轩》宋·苏辙开轩临水石,水势才收一丈馀。晓来雷雨过,荷气满庭除。作者简介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声希味淡成语的解释为:指声音清淡不响亮,味道清淡不浓烈,比喻文艺作品格调高雅,意境深远,含蓄深沉,不追求华丽辞藻和浓烈情感,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1、声希味淡的拼音:shēng xī wèi dàn2、声希味淡的释义:形容声音微弱、味道清淡,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风格、情调高雅、质朴无华,不追求华丽或浓烈的效果。3、声希味淡的出处:此词并非直接出自某一具体的古籍 …
诗词原文荔枝唐·白居易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琼浆满酌酬佳客,碧酒盈杯劝醉郎。好物坚牢世那有,莫嗔采掇付厨人。作者及朝代白居易,唐代(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 …
声闻过情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名声超过实际情形,即名声很大,但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所传扬的那种程度,有时含贬义,暗示虚名或名过其实,指声誉超过实际情况,通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成就或名声。1、声闻过情的拼音: shēng wén guò qíng2、声闻过情的释义: 名声超过了实际的情形或才能,指名声大,但实际情况与之不相符,含有夸大或不实的意味。3、声闻 …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重跗固已称尤美,径尺真成出斩新”,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梅花绝句二首·其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绝句二首·其一宋·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重跗固已称尤美,径尺真成出斩新。绝艳天香殊胜处,只应携酒对花神。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 …
声威大震成语的拼音是shēng wēi dà zhèn。该成语形容声势和威望迅速增长,使人大为震惊。在摘要中,我们直接给出了成语的拼音,并简要解释了其含义,以满足100字以内的要求。1、声威大震的拼音: shēng wēi dà zhèn2、声威大震的释义: 指名声和威望迅速提高,影响力显著增强,形容人或事物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和影响力。3、声威大震的 …
诗词原文洛阳春访唐·刘禹锡畴昔空传醉翁谱,只今如访洛阳春。花间有酒自相劝,陌上无人共一樽。日暮东风怨啼鸟,雨余芳草渡行人。当年歌舞今何在,空见青山送暮云。作者简介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 …
诗词原文名芳叹唐·李中长红小白总堪珍,一见名芳叹绝尘。风韵清香皆入画,春光秋色自成春。细枝柔叶多姿态,浅笑轻颦更动人。不向繁华争艳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中写过此诗。)作者简介李中,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作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 …
声嘶力竭成语的拼音是“shēng sī lì jié”,这个成语形容呼喊得声音沙哑,力量用尽,形容呼喊声极为激烈或极度疲惫的状态。1、声嘶力竭的拼音: shēng sī lì jié2、声嘶力竭的释义: 形容呼喊得声音沙哑,力量用尽,形容极度呼喊或努力发声的状态,通常用来表达情感极度激动或极度疲惫时的声音状态。3、声嘶力竭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现代文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