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庐山朝代:宋作者:陈宓二妃楼下宜临水,五老祠西好看山。云气半开松径晓,溪光初落石桥寒。幽人自爱闲中趣,野客谁知醉后欢。幸有清风明月伴,此身何处不悠然。作者简介陈宓(1171年-1230年),字师复,号复斋,莆田(今属福建)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少从朱熹学,后受学于黄干,曾任安溪主簿、南剑州教授等职,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对朱熹学说有独到见解,是朱熹晚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思乡唐·韦庄谁道重迁是旧班,自将霄汉比乡关。云遮月色逢幽暗,风送秋声入梦寒。故里烟波千里远,异乡人事几多难。归心似箭何时到,独倚高楼望远山。(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韦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 …
抓乖卖俏的成语解释指的是故意做作,装出娇媚的样子以讨好人,多形容女子妖媚,轻浮不正,也形容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矫揉造作,卖弄风情,以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常用于形容人的不良行为或态度。1、抓乖卖俏的释义: 抓乖卖俏指的是故意做出乖巧、讨好的样子,或是装出妩媚、娇柔的姿态,以博取他人的欢心或注意,这种行为通常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可爱、迷 …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唐·李颀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颸,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 …
诗词原文宴乐行唐·李商隐繁戏徒过鲁儒目,众欢方集汉郎心。笙歌鼎沸春光好,灯火楼台夜色深。笑语盈盈情意重,酒酣耳热心相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待白发空悲吟。(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 …
抓耳搔腮的摘要:抓耳搔腮是一种形容人因焦急、困惑、无奈或烦躁等情绪而做出的动作,具体表现为用手抓耳朵和搔腮部,表现出一种不安或急切的神态,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1、抓耳搔腮的释义:抓耳搔腮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焦急、苦闷、烦躁或无可奈何的样子,通常表现为用手抓耳朵、搔腮部的动作,以表达内心的不安或困扰。2、抓耳搔腮的出处:这个成语的出处可 …
诗词原文出塞唐·李峤边烽警榆塞,侠客度陇愁。绮筵霜重旌旗满,玉帐天清丝管声。刁斗静边尘收,弓刀闲戍楼。万里长城横断山,千金募战士留。作者及朝代作者:李峤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峤,字巨山,唐代文学家、诗人,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 …
抓耳挠腮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也形容人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绘人在某种情绪或情境下,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表现出烦躁、焦虑或兴奋的情绪。1、抓耳挠腮的释义:抓耳挠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因为焦急、烦躁、无奈或思考问题时的一种焦急不安的神态,具体表现为用手抓耳朵、挠腮帮子的动作,它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某种情绪或思 …
诗词原文宫词唐·王建好客风流玳瑁簪,重檐高幕晓沈沈。廊前御柳垂青琐,风起秋声动翠衿。作者简介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左右,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王建的诗作以宫词最为著名,其宫词作品数量多且质量高,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他的诗歌风格 …
翥凤翔鸾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龙飞凤舞、鸾鸟飞翔的景象,通常用来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或者比喻夫妻和谐美满、仕途顺利、地位显贵等美好寓意,也可用来赞美人或事物的美好与高雅。1、翥凤翔鸾的释义: 翥凤翔鸾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凤凰和鸾鸟在空中飞翔的壮丽景象,常用来比喻夫妻和谐美满、才子佳人相配或美好事物的高雅与和谐。“翥”意为高飞,“凤”和“鸾”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