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成语的拼音是“bǎi nián dà j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或事业,强调其重要性和长远性。在拼音中,“bǎi”表示百,“nián”表示年,“dà”表示大,“jì”表示计划或计策。1、百年大计的拼音: bǎi nián dà jì2、百年大计的释义: 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或措施,通常用于形容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规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失马翁唐·罗隐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世事如云难定处,人心似水易流东。闲来静坐观花落,兴至闲吟听鸟鸣。得失荣枯皆过眼,何须计较问穷通。(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罗隐虽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但本诗并不在其真实作品之列。)作者简介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郁郁不得志, …
诗词原文山居朝代:宋代作者:陆游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幽居不用名相绊,日课惟应诗与农。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 …
百年不遇成语的拼音摘要如下:,,百年不遇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bǎi nián bù yù”,意指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或很少出现的情况。1、百年不遇的拼音: bǎi nián bù yù2、百年不遇的释义: 形容某种情况或事件极为罕见,在一百年内都难以遇到,通常用来强调某事的稀有性和特殊性。3、百年不遇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 …
诗词原文浮生梦唐·李群玉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夜静灯前谁共语,秋深月下自吟红。云开雾散终须见,水落石出本自同。莫道人间多苦楚,且将心事付沙虫。(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但李群玉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作著称,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以进行解析。)作者简介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文山 …
百谋千计成语的摘要: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策划、计谋方面非常擅长,能够想出许多种策略和计策来应对各种情况或解决问题。它强调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在需要制定计划或解决问题时非常有用。1、百谋千计的拼音: bǎi móu qiān jì2、百谋千计的释义: 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计谋与策略,指智谋策略极多,善于谋划。3、百谋千计的出处: 此成语并非直接出自某一具体 …
诗词原文叹浮生唐·罗隐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作者简介罗隐(约833年-约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辛辣,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同时他的诗作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深 …
诗词原文谢人送橘唐·韦应物珍果出方丈,常资齿牙间。隽味品流知第一,更劳霜橘助芳鲜。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百密一疏"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在极周密的计划或防备中,也难免会出现一点疏漏。它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尽量细致,但也要认识到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或错误出现。1、百密一疏的拼音: bǎi mì yī shū2、百密一疏的释义: 指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形容做事非常谨慎,但仍有可能出现疏漏。3、百密一疏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 …
诗词原文渔洋绝句十二首·其十一清·王士禛太湖浪说朱衣鲋,汉浦休夸缩项鳊。便合将身归钓艇,五湖四海一蓑烟。作者简介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史学家,王士禛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王士禛文名满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