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浪淘沙·其四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绛河浪浅休相隔,沧海波深尚作尘。愿得年年夜相见,不教惆怅怨离人。(注:“绛河浪浅休相隔,沧海波深尚作尘”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刘禹锡已知的《浪淘沙》组诗中的任何一首,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与重构,以展现这两句词在类似意境下的可能归属与解析。)作者简介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晓月唐·元稹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轮。凭栏欲问天涯路,多少王孙泣路尘。作者及朝代作者:元稹(779年~831年)朝代:唐代作者简介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聪明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藻瑰丽,风格独特,题 …
鸱目虎吻成语的解释为:形容人的面貌凶狠狰狞,眼神如鸱鸟般凶恶,口形像老虎咬人,通常用来描绘那些凶恶狠毒、性情残暴之人的外貌特征,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1、鸱目虎吻的拼音: chī mù hǔ wěn2、鸱目虎吻的释义: 形容人的相貌凶恶,性情残暴,鸱,指鸱鸮(一种猛禽),其目光锐利;虎吻,指老虎的口吻,形容其凶猛。3、鸱目虎吻的出处: 出自《汉书·王莽传中》: …
诗词原文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作者简介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的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 …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成语的释义指的是一个人贪心不足,在享受着当前拥有的同时,还贪婪地盯着别人的或更多的东西,形容人贪心、不满足,总是希望得到更多,往往用于批评那些不知足、欲望过大的人。1、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拼音: chī zhe wǎn lǐ qiáo zhe guō lǐ2、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释义: 形容人贪心不足,一边吃着碗里的食物,一边还眼巴巴地看着锅 …
诗词原文秋夜有怀唐·李商隐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寒蛩相唤秋声急,露草沾衣月影低。欲问孤鸿何处去,空留残梦伴凄凄。谁怜寂寞书窗下,瘦影偎灯独自啼。(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 …
诗词原文秋日有感宋·陆游那知北牖残灯暗,又送西楼片月低。病里不知时节换,归来唯见鬓毛凄。一杯浊酒无他事,半卷残书有断题。欲问前朝兴废事,惟应清夜梦凫鹥。作者及朝代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 …
"吃着不尽"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食物丰富,吃不完,形容生活富裕或资源充足,享用不尽。常用于形容财富、物资或某种利益等非常丰富,能够满足需求并有剩余,表达了一种富足无忧的状态。1、吃着不尽的拼音: chī zhuó bù jìn2、吃着不尽的释义: 形容生活富裕,食物丰富,吃不完用不尽,常用来形容资源丰富,享用不尽。3、吃着不尽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明代凌蒙 …
诗词原文后溪唐·李中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谁知此地栖栖者,不是高吟即独啼。作者简介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但才华横溢,擅长写诗,尤其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译文翠绿的竹子和高大的梧桐树夹峙着后溪,强劲的风吹过,带着危险的露珠,雨也下得凄 …
"吃硬不吃软"成语的释义为:指性格倔强,不畏强权,不接受他人的软磨硬泡或好言相劝,而只服从于强硬或严厉的手段。常用于形容人的脾气秉性或处事态度。1、吃硬不吃软的拼音: chī yìng bù chī ruǎn2、吃硬不吃软的释义: 形容人的性格或处事方式,指对于强硬的态度或手段能够应对或接受,而对于温和、软弱的态度或手段则不予理睬或不买账。3、吃硬不吃软的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