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洛城春望唐·韦应物好见吹笙伊洛上,紫烟丹凤亦相随。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日暮翠盖飘香远,雨余红蕖照水清。谁人得似洛城客,独坐春风听乐声。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冰灯芙蓉唐·李商隐芙蓉寒艳镂冰姿,天朗灯深拔豸时。冷月清辉摇玉影,寒风细语诉芳思。霜华不染高洁志,雪魄犹存傲骨姿。独向寒宵开绝艳,人间何处觅仙姿。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与解析,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情绵邈、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的诗作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而是为解答本题而创作。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
诗词原文石室烧香唐·韦应物可怜石室烧香夜,江月对心无是非。空庭寂寂人不见,独坐焚香心自飞。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 …
耳食之谈成语的拼音是ěr shí zhī tán,该成语意指没有确凿的根据,随耳听到而传扬的话,常用来形容道听途说、没有确凿证据就轻信并传播的消息或言论。1、耳食之谈的拼音:ěr shí zhī tán2、耳食之谈的释义:指没有确凿的根据,随口而出的传闻或说法,通常指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信息。3、耳食之谈的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 …
耳食之论成语的释义指的是没有确凿的根据,随口而出的传闻或说法,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或者指不经过深思熟虑、不负责任地随便乱说,是一种不可靠、没有根据的言论。1、耳食之论的拼音: ěr shí zhī lùn2、耳食之论的释义: 耳食之论指没有确凿的根据,随口而出的言论,通常用来形容道听途说、不负责任的说法。3、耳食之论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东汉·班固的 …
耳软心活成语的摘要:该成语形容人没有主见,容易轻信别人的话或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决定,耳朵一听别人的话就心软,心里一活动就改变主意,表现出缺乏坚定性和决断力的性格特点。1、耳软心活的拼音: ěr ruǎn xīn huó2、耳软心活的释义: 形容人没有主见,容易听信别人的话或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决定或立场,耳朵软,指容易听信别人的话;心活,指心思不定,容 …
耳濡目染成语的拼音是“ěr rú mù rǎn”,这个成语形容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通常用于描述人在环境、文化、习惯等方面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某种思想、行为或习惯。1、耳濡目染的拼音: ěr rú mù rǎn2、耳濡目染的释义: 形容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多指受到好的影响。3、耳 …
耳旁风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对别人的话不放在心上,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又指把对方的话当成耳边吹过的风似的,听不进去,形容不重视、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劝告,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1、耳旁风的拼音:ěr páng fēng2、耳旁风的释义:指没有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或没有认真对待别人的劝告或建议,就像风吹过耳边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或影响。3、耳旁风 …
摘要:耳目众多成语的拼音是指一系列与“耳目众多”相关的成语及其对应的汉语拼音。这些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信息来源广泛,消息灵通,但由于摘要字数限制,无法列出所有成语及其拼音,仅作简要说明。1、耳目众多的拼音:ěr mù zhòng duō2、耳目众多的释义:形容消息灵通,探子或眼线很多,能够迅速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或情报,这里的“耳目”比喻为替人刺探消息的人或手段,“ …
耳目昭彰成语的解释为:形容事迹或罪行十分明显,极易被人发觉。“耳目”指见闻,“昭彰”意为明显、显著。整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恶行或某事的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无法再掩饰。1、耳目昭彰的拼音: ěr mù zhāo zhāng2、耳目昭彰的释义: 形容事迹或行为明显,极容易被人看见或听见,无法隐瞒,昭彰,意为明显、显著。3、耳目昭彰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书·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