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门桃李"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指公卿或官府的门生遍天下,或比喻学生众多。“公门”指的是公卿或官府,“桃李”则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整体寓意着在公共领域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人才。1、公门桃李的拼音: gōng mén táo lǐ2、公门桃李的释义: “公门桃李”原指尊称某人门下的人才众多,如同桃李满天下一样,现多用来形容在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培养出来的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不寐宋·杨万里身随世流心不流,夜来眼睡心不睡。梦魂欲渡苍茫去,怕见芦花水满洲。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富有幽默感,被誉为“诚斋体”,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政治上主张革新,曾出任过多地的地方官,关心民间 …
诗词原文空携空满袖唐·皎然心王若解依真智,一切有无俱遣弃。万象丛中得自由,世间无处不沙场。作者简介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信仰佛教,曾广泛游历于南方各地,与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宗教情感,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佛教思想,也体现了对自然和人 …
公道合理成语的拼音是gōng dào hé lǐ。1、公道合理的拼音: gōng dào hé lǐ2、公道合理的释义: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不偏不倚,既公平又合乎道理。3、公道合理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特指某一本书或文献,而是长期在汉语使用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和认同,它融合了“公道”(即公正、公平)和“合理”(即合乎道理、合 …
诗词原文逍遥游朝代:宋代作者:陆游云卷云舒天际远,风来风去水无边。来去自然无障碍,出入生死有何忧。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 …
"公才公望"成语的释义是指才识卓绝,为公众所敬仰和期望的人才。“公才”指的是杰出的才能,“公望”则是指公众对某人品德和能力的认可和期望。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力和高度评价的杰出人物。1、公才公望的拼音:gōng cái gōng wàng2、公才公望的释义:指才识名望为众人所公认的杰出人才或领袖。“公才”指的是公认的才能,“公望”则指的是公 …
诗词原文归东土唐·吴承恩有人见我归东土,我本元居西海头。万里烟波凭尺素,五湖四海任遨游。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游记》,该小说以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历史事件为蓝本,融合了丰富的民间故事、道教思想和佛教理论,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经典形象,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吴承恩的诗文 …
诗词原文失牛唐·怀海自入大海归火宅,不觉乘空失却牛。但向空门求佛道,莫随白浪逐东流。作者及朝代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僧人怀海(720年-814年),他是禅宗的重要人物,法号怀海,世称百丈怀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高足,后于洪州百丈山(今江西奉新县西)创百丈禅寺,大振禅风,并订立《百丈清规》,他对禅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者简介怀海 …
诗词原文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却归东西山道去,不舍因缘骑牯牛。(注:“却归东西山道去,不舍因缘骑牯牛”并非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作为结尾,以展现一种超脱与不舍的意境,原诗结尾为“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作者简介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 …
弓影浮杯成语的拼音是gōng yǐng fú bēi。1、弓影浮杯的拼音: gōng yǐng fú bēi2、弓影浮杯的释义: 原指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形容人无端猜疑,自相惊扰。3、弓影浮杯的出处: 出自《晋书·载记》,原文为“尝有一杯酒,悬于屋上,阴影似蛇,宣武意谓是蛇,畏而不敢饮,遂成疾,时北人佐吏有见者,便言:‘此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