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却向乱峰深处望,群山一带碧嵯峨,上有群仙日夜过。作者及朝代: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因事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多年,后遇赦 …
最新内容
鸠形鹄面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人的面容枯槁、身体消瘦,呈现出一种极度衰弱或营养不良的状态。“鸠形”指像斑鸠一样的身形,“鹄面”则指像天鹅一样的面容,整体形象地表达了人的憔悴与虚弱。1、鸠形鹄面的拼音: jiū xíng hú miàn2、鸠形鹄面的释义: 形容人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像斑鸠和天鹅那样瘦弱不堪,鸠通常指体型较小的鸟类,而鹄则指天鹅,两者在此处均用以 …
诗词原文观古遗址朝代:唐代作者:李暮云古址苍苍掩绿苔,虚空旧基作新观。断垣残壁留风韵,万世不朽传佳名。作者简介李暮云,唐代中晚期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传活动于唐宪宗至唐穆宗年间,其诗作以咏史怀古见长,善于从历史的遗迹中汲取灵感,抒发对过往辉煌与衰败的感慨,虽然传世作品不多,但每篇都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译文古老的遗址上长满了青苔,曾经的废墟如今被重新 …
鸠居鹊巢成语的拼音是jiū jū què cháo,该成语意指鸠占据喜鹊的巢穴,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1、鸠居鹊巢的拼音: jiū jū què cháo2、鸠居鹊巢的释义: 原指杜鹃(布谷鸟)不筑巢,常强占喜鹊的巢居住,现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座位或位置等,也作“鹊巢鸠占”。3、鸠居鹊巢的出处: 这个成语源于《诗经·召南·鹊 …
诗词原文万灵洞朝代:唐代作者:李玄道昔居庵地走三郡,今为洞天朝万灵。云开日色千峰秀,风静松声万壑鸣。仙境幽幽藏古韵,佛光熠熠照禅庭。人间胜景何须觅,此地逍遥胜蓬瀛。作者简介李玄道,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中晚唐时期,他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李玄道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般名扬四海,但其诗作在唐代诗坛亦占有一席 …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心虚目极淡天阔,俯视漠漠环沧溟”,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心虚目极淡天阔,俯视漠漠环沧溟。(注:由于“心虚目极淡 …
鸠僭鹊巢成语的释义指的是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或位置,也作“鸠居鹊巢”“鹊巢鸠主”“鸠夺鹊巢”,含贬义。1、鸠僭鹊巢的拼音: jiū jiàn què cháo2、鸠僭鹊巢的释义: 原指杜鹃(布谷鸟)不筑巢,常强占喜鹊的巢来孵卵育雏,现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座位或位置等,僭,意为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 …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浩荡满山谷,直上似欲超天庭”,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邵雍的《和风吟》,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和风吟宋·邵雍春风浩荡满山谷,直上似欲超天庭。吹开红紫还吹落,吹落残花又满庭。作者简介: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后随父迁居共城( …
鸠集凤池成语的拼音是jiū jí fèng chí。该成语不常见,鸠集”意为聚集,“凤池”则常用来指代宰相之位或文人学士聚集之地。整个成语可能寓意着文人学士或贤能之士的聚集。1、鸠集凤池的拼音: jiū jí fèng chí2、鸠集凤池的释义: “鸠集”意为聚集、集合,“凤池”则常用来比喻朝廷或高官显贵的聚集地。“鸠集凤池”整体上可以理解为英才贤士聚集在朝 …
诗词原文山行唐·杜荀鹤山高谷深复何有,白石磊磊松烟青。寒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幽人自来经。作者简介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九华山,后出游各地,曾数次应举不第,直到大顺二年(891)才登进士第,但仕途并不顺利,曾任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职,晚年依大梁节度使朱温,杜荀鹤的诗以反映现实、同情民生疾苦著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