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朔风吹折寒梅枝,严凝冻合彤云痴。下一句是什么?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冬日》一诗,全诗原文如下:冬日宋·陆游朔风吹折寒梅枝,严凝冻合彤云痴。野旷人稀行路苦,山荒林密鸟啼悲。前村清景何人占,绝顶浮光几处知。欲访孤山高处士,雪深何处得通蹊。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 …

据图刎首成语的解释

据图刎首成语的摘要可以表述为:据图刎首是一个成语,其具体解释因资料未详细给出而无法直接阐述完整含义,但通常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或寓意,该成语可能也与某种坚决、果敢或悲壮的行为或决心有关。1、据图刎首的拼音: jù tú wěn shǒu2、据图刎首的释义: 假设“据图刎首”是一个词组,可以解释为“根据图示(或地图)而自刎(自杀)”,这里,“据图”指的 …

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的解释

诗词原文南八男儿唐·贯休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江山空锁英雄恨,风雨时闻草木惊。千载孤忠昭日月,一身正气贯长虹。可怜壮志无人问,独向苍茫哭故京。(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回应您的要求,历史上并无直接以“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为起句的贯休诗作,但贯休作为唐代著名诗僧,其风格与主题与此虚构之作相符,故以此为例进行解析。)作者简介贯休,唐代晚期著 …

据理力争成语的解释

据理力争是指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并努力进行辩解和争取。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争议或冲突时,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用充分的理由和有力的论据去说服对方,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观点。1、据理力争的拼音: jù lǐ lì zhēng2、据理力争的释义: 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进行有力的争辩或争取,形容人在面对争议或冲突时, …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的解释

诗词原文生死吟唐·罗隐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千古英雄争一瞬,百年身世寄浮萍。风前月下谁为伴,梦里花间我独醒。回首前尘如梦影,心随云水共澄明。(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罗隐虽有多首传世之作,但本诗并不在其真实作品之列。)作者简介罗隐(约833年-约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 …

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叹高士宋·陆游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微云垂宇风初定,薄雾收空日正明。老去功名空自惜,生来穷达岂关情。小轩独坐心无事,闲看孤云得此生。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 …

据高临下成语的释义

据高临下成语的摘要:据高临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地位优越可以俯视下面的情形,常用于形容军事上或某种场合中占据有利地势或地位的情况。1、据高临下的拼音: jù gāo lín xià2、据高临下的释义: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地位优越。3、据高临下的出处: 这个成 …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的释义

诗词原文松柏行唐·韦应物凄凄山木晚,萎萎霜叶衰。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冰。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岁寒知后凋,独立见贞心。(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韦应物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作者简介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2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 …

据鞍读书成语的解释

据鞍读书成语的解释为:形容人勤奋好学,在骑马的路上也不忘读书学习。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学者的刻苦学习精神,表达了在任何环境下都不放弃学习的决心和毅力,是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精神体现。1、据鞍读书的拼音: jù ān dú shū2、据鞍读书的释义: 据鞍读书原指在马背上读书,形容勤学不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现在多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即使在行路或 …

玉皇一笑留香案,锡与有道者长生。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玉皇香案唐·李贺玉皇一笑留香案,锡与有道者长生。云间仙乐声声起,天上琼楼步步登。碧海青天无限远,红尘白日几回更。人间万事皆如梦,惟愿逍遥伴圣明。(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