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乐尽哀生成语的拼音

乐尽哀生成语的拼音为:lè jìn āi shēng。这个成语用于形容音乐演奏到最后,转变为哀伤的情感表达,或者比喻事物由欢乐转为悲哀,情绪发生剧烈变化。1、乐尽哀生的拼音: lè jìn āi shēng2、乐尽哀生的释义: 这个成语意指欢乐到极点转而引发悲哀的情绪,或者指欢乐的时光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哀伤和感慨,它反映了人生情感变化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3 …

端立一丘为老计,移文何谢北山逋。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次韵和永叔春日对雨有感宋·梅尧臣新雷夜发声,草木已萌达。端立一丘为老计,移文何谢北山逋。雨余天气肃,风定水波闲。谁解学西蜀,闭门春草间。作者及朝代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朝代:北宋作者简介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前期诗坛领袖之一,所作诗歌深远含蓄,平淡 …

乐嗟苦咄成语的解释

乐嗟苦咄成语的摘要:乐嗟苦咄是一个较少使用的成语,具体解释指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也指高兴时就说,不高兴就发脾气,任凭自己性情的好坏而无所顾忌。1、乐嗟苦咄的拼音: lè jiē kǔ duō2、乐嗟苦咄的释义: “乐嗟”意指快乐时发出的感叹,“苦咄”则指面对困苦时发出的责难或不满之声,整体而言,“乐嗟苦咄”形容人在不同境遇下(快乐或困 …

逍遥各自从鹏鷃,断续宁须较鹤凫。出自哪首诗?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寓兴二绝》,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池上寓兴二绝其一濠梁鱼可化,鹤氅客宜闲。逍遥各自从鹏鷃,断续宁须较鹤凫。其二(此句为第二首内容,与本题无关,故略去)作者及朝代:白居易,唐代。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 …

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春日游湖宋·陆游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晴光已觉春无价,醉眼还嫌酒半壶。山色空蒙云气重,水声潺潺鸟声孤。何当更乘风月便,夜深人静独来无。作者及朝代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朝代:南宋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 …

乐极则忧成语的解释

乐极则忧成语的摘要:乐极则忧指的是欢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即快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提醒人们在享受快乐时要适度,避免过度沉溺而导致不良后果,是一种警示人们在生活中要保持适度、不过度追求享乐的智慧。1、乐极则忧的拼音: lè jí zé yōu2、乐极则忧的释义: 指欢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即过度的快乐往往会导致忧虑或不幸的事情发生。3、乐极则忧 …

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的释义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游开元精舍》,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游开元精舍唐·韦应物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新柳碧烟凝远水,高林翠色掩衡芜。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您提供的两句为诗的前两句,这 …

乐极则悲成语的释义

乐极则悲成语的释义为:指欢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即快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便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提醒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清醒的头脑。1、乐极则悲的拼音: lè jí zé bēi2、乐极则悲的释义: 指欢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便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度沉溺于快乐之中,以免乐 …

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宋·释宗杲空携拄杖入云峰,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只合山中做野僧。作者简介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禅宗史上一位杰出的禅师和佛教改革者,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师,最终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传人,释宗杲以弘扬佛法、振兴禅宗为己任,其禅风峻烈,主张“看话禅”,对后世禅宗影 …

地能容膝皆堪处,心对回光未易看。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宋·释绍嵩地能容膝皆堪处,心对回光未易看。云气半开松径晓,山光初照竹窗寒。幽居不用名相绊,野老何妨醉后欢。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漫漫。作者简介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后世有一定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