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山带河成语的解释为: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也形容经历久远,功勋卓著或历史功勋伟大,可以传扬千秋万代。1、砺山带河的拼音: lì shān dài hé2、砺山带河的释义: 砺,指磨刀石,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磨;带,指环绕,砺山带河形容山河险要,如同磨刀石和衣带一样紧紧相连,常用来比喻国家疆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浙河逢旧友宋·刘过忆见红茵起袜尘,十年相遇浙河津。当时握手今何在,风月依然故主人。作者简介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文学家、词人、诗人,刘过性格豪爽,一生未得显官,却以布衣之身而名动朝野,其才情在当时得到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的赏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怀才不遇之感,作品在南 …
砺戈秣马成语的拼音是lì gē mò mǎ,该成语形容做好战备,准备战斗,砺”指磨刀石,表示磨利兵器,“秣”指喂牲口,表示喂饱战马,整体寓意为积极备战,随时准备投入战斗。1、砺戈秣马的拼音: lì gē mò mǎ2、砺戈秣马的释义: 砺戈,指磨快兵器;秣马,指喂饱战马,砺戈秣马整体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做好战备,准备战斗。3、砺戈秣马的出处: 该成 …
诗词原文闲居宋·陆游拥鼻从今四序移,遮眼残书岂真读。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忘。欹枕有时成小睡,披衣独自步斜阳。个中真意谁能解,且付儿童作戏场。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 …
诗词原文:观江月唐·李峤中原季月欲折胶,江界陨霜无脱木。寒天日暮水云间,孤舟独宿芦花岸。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 …
砺带河山成语的释义为:黄河细得像衣带,山岭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久远。也形容国土辽阔,也作“砺山带河”。该成语体现了对国土的深情厚意和对长久传承的期许。1、砺带河山的拼音: lì dài hé shān2、砺带河山的释义: 砺带河山形容国土辽阔,山河壮丽,如同磨刀石和带子一样环绕、连接着广袤的土地和连绵的山川,常用来赞美国家的疆域辽阔和自然景观 …
诗词原文九日唐·杜甫今年无酒不登高,独行漫绕庭边菊。可惜重阳佳节日,身闲却得向山游。作者及朝代作者:杜甫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
栗栗危惧成语的解释是指非常害怕,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栗栗”表示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危惧”则指危险和恐惧。整个成语形容人处于极度惊恐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人在面临巨大威胁或困境时的心理状态。1、栗栗危惧的拼音: lì lì wēi jù2、栗栗危惧的释义: 形容非常害怕,战战兢兢,心中充满恐惧和不安。“栗栗”表示颤抖的样子,“危惧”则指危险和恐惧。3、栗栗危惧 …
诗词原文九月登高唐·韦安石去年登高作重九,黄菊未开新酒熟。今日更来此地游,不见黄花空见秋。作者简介韦安石(651年-714年),字峦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韦安石出身京兆韦氏鹑火房,早年以明经入仕,历任太子右庶子、文昌右丞、黄门侍郎等职,后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之职拜相,又任侍中、吏部尚书,封郧国公,他在相位时,推荐贤才,不徇私情,深受时人好评, …
诗词原文山中杂诗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忽然三日风撼山,冬裘未具肤生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忽然三日风撼山,冬裘未具肤生粟”这两句并非王维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与改编,原诗为《山居秋暝》的前四句,后两句为杜撰以配合题目关键词。)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