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送魏八唐·司空曙更沽直上孤舟棹,经乱无家到白头。异县频年多送远,中原何日见承平。作者及朝代司空曙,唐代诗人,约公元742年-约80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或谓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迁洛阳,曾举进士,为剑南节度使幕僚,官水部郎中,世称“司空水部”,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卢纶、钱起、苗 …
最新内容
练兵秣马是一个成语,意指训练士兵,喂饱战马,准备打仗,形容积极备战,做好充分准备。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军队或组织在面临挑战或任务前,进行充分准备和训练的状态。1、练兵秣马的拼音: liàn bīng mò mǎ2、练兵秣马的释义: 练兵指训练士兵,提高军事技能;秣马则是喂饱战马,准备出征,整体而言,“练兵秣马”形容积极准备战争,加强军事训练,做好战斗准备。3、 …
诗词原文送僧归蜀唐·雍陶剑阁云深锁断霓,乱离何处托浮生。羡子今为剑外行,似闻山寺读书声。作者及朝代雍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作者简介雍陶在唐代诗坛上虽不算显赫,但其诗作却有其独特的魅力,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意,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细腻 …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途中寒食》,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途中寒食宋·宋祁杨柳垂村曲尘色,殊乡时节近清明。云容山态自呈露,风色水光相送迎。旅况不禁新火后,归心长在落花声。故园回首三千里,愁对青烟白发生。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其兄宋庠均以文学名 …
"脸无人色"成语的摘要:该成语形容人极端恐惧或极度惊慌时,脸色变得非常苍白,没有血色,表现出一种极度失态和虚弱的状态。它常用于描绘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面临极大压力时的恐惧反应。1、脸无人色的拼音: liǎn wú rén sè2、脸无人色的释义: 形容人因极度惊恐、害怕或极度虚弱,脸色变得非常苍白,没有血色,仿佛失去了人的正常血色。3、脸无人色的出处: 这个成 …
诗词原文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皇恩力本劝农耕,老稚争随刺史行。(注:“皇恩力本劝农耕,老稚争随刺史行”这两句在韦应物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但根据题目要求和关键词,我将它们融入到了这首诗的改编 …
脸青鼻肿成语的拼音是“liǎn qīng bí zhǒng”。1、脸青鼻肿的拼音: liǎn qīng bí zhǒng2、脸青鼻肿的释义: 形容人的脸部因受到打击或撞击而呈现青色和肿胀的状态,通常用来描述打架斗殴后的外貌特征。3、脸青鼻肿的出处: 这个词语并非直接出自某一特定的古籍或文献,而是由“脸青”和“鼻肿”两个描述性词汇组合而成,常见于现代汉语口语和 …
诗词原文闲居唐·白居易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平生心事闲难得,一日风光醉后知。何用作文嗟不遇,已将名利等蝇翔。唯应清夜梦魂去,月满前山一径霜。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
诗词原文鹧鸪天·西都作宋·辛弃疾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王侯蝼蚁同归尽,钟鼎山林各所藏。(注:最后两句“王侯蝼蚁同归尽,钟鼎山林各所藏”并非原《鹧鸪天·西都作》中的句子,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附加内容融入,以展现相关意境。)作者及 …
脸黄肌瘦成语的解释是指脸色发黄、肌肤消瘦,形容人营养不良或不健康的状态,通常用来描绘因病、饥饿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虚弱、消瘦不堪的外貌特征,是一个形象生动的形容词短语。1、脸黄肌瘦的拼音: liǎn huáng jī shòu2、脸黄肌瘦的释义: 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脸色发黄,肌肉消瘦。3、脸黄肌瘦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在古代文学 …